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
1968年9月28日,正值青春的吴风琴为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她来到了辽宁省黑山县耿屯一队插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如果你要问哪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最有理想,或许各有各的观点;可如果你要问哪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最能吃苦,那毫无疑问便是六、七十年代这批上山下乡的有志青年了。
看着农村的广阔天地,她深感在这会大有可为,于是为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她把名字改成了吴献忠,尽管有点男性化,但她觉得这才像个无产阶级该有的名字。
和她一起来的知青有很多,他们来自天南地北,对于建设农村的热情都很高涨,尽管在此之前,他们从未接触过农活。
知青顾名思义便是知识青年,只是相比于现在的知识青年,他们所获得的教育可能会更少一点,他们大多没有念完高中甚至是初中便离开了家,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做着自己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
其实上山下乡这个运动早在5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过,也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赏,但那时候的下乡和吴献忠的插队有所区别。
1968年之前,大家前往的地方大多是有后勤保障的农场,属于国家体制内,并且去不去全凭自愿。
1968年之后,由于这个人数实在离100万相差甚远,所以中央决定让上山下乡变为一种制度,只要条件合格便需要下乡。
故而在1968年到1969年,共有467万知青下乡,占到了整个知青下乡的四分之一。
这么多的人,农场自然是接收不了,于是很多知青都被分配到了农村的建设大队上工作。
这很苦,许多知青在待了几个月后都因为忍受不了而想尽千方百计回城,托关系的有之、贿赂相关官员的也有之,更有甚者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藉此回家疗伤,真正愿意建设农村的青年很少。
她认为青年人吃点苦没什么,只要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吃再多的苦她也愿意,因此在干农活这块,她总是不遗余力。不到一年的时间,她就学会了农业方面的许多技术,这也让大队上的成员对这个姑娘刮目相看。
1970年,国家开始在农村进行广泛招工,这对于下放到农村的知青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只要选上就可以回到城市了,无数的知青是蹭破了头皮想进去,可吴献忠却拒绝了。
大家都说这姑娘是不是干农活干傻了,这么好的机会都不去;也有人说她不去是另有原因的,不久就会有大学招生,吴献忠肯定是想去上大学。
果然不久之后,清华北大这些名校也相继到农村里来招生,大家又一致地把吴献忠推了上去,县社委甚至帮她弄好了入学通知书,只等她点个头,她就可以去中国最好的大学读书了。
可吴献忠竟然又拒绝了,大家一片哗然,没有人知道她到底是怎么想的,大学是多少知青的梦想啊,无数人在那个时代因没有机会上大学而遗憾终身,而吴献忠竟然拒绝得如此轻松。
没有人懂她,她也没有向任何人说明,只是在日记中写了这么一句话:“铁下一条心,扎根在农村,甘愿吃尽天下苦,乐把青春献人民。”
每个人对于青春所应当做的事都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希望可以多学点知识;有的人希望能冲上战场,保卫祖国;还有的人则浑浑噩噩,待青春过去之后方才后悔没能珍惜。
吴献忠对青春的理解很简单,知青中想去读书的人大有人在,而愿意踏踏实实建设农村的却不多,所以她要留下来,这里更需要她。
在她的带领下,耿屯一队的建设搞得是有模有样,县里也觉得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县里又调她去做专职团委书记。
如果说她不去城市打工和读书是为了建设乡村,那么这次是县里征召,也是搞建设,这回该去了吧,可她不仅依旧拒绝还喊出了一句响亮的口号:
“如果有人把农村比做荒山,把城市比做花园,那么,我愿做荒山的开拓者,决不做花园的享乐人。”
在我们的青春道路上总会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惑以及不公,我们在时代的大环境下能改变的东西很少,但是我们一定要要有面对这些的勇气。与其成天的抱怨不公,不如多想想自己的理想该如何实现。
吴献忠的青春誓言仿佛像一个闹钟,摇醒了许多尚在迷茫的年轻人,因此她的这些话也作为当时知青中最有号召力的言语登上了《人民日报》,她被树立为了知青的正面典型。
随着她慢慢的变多的事迹被各大报刊发掘,她的名气也慢慢变得大,并且还当选为了耿屯党支部书记,并且被通知在党的第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她将作为辽宁知青的代笔出席会议。
1973年8月,十大如期在北北京召开,由于路太远时间赶,所以有飞机亲自接送,她看着那架全国最先进的三叉戟飞机,摸了摸自己裤子上的补丁,她小心翼翼地登上了飞机前往北京。
在北京的人大会议上,她看见了周恩来总理,以及心心念念的毛主席,毛主席他老人家到底还是记挂着他们这些娃娃们的,她一见到毛主席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毛主席当年对苏联留学生们说的那句话: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终于要见到毛主席了,这在当时几乎是每一个中国青年梦寐以求的事情,毛主席那时候已经是80岁高龄了,但对这一个国家还是放不下心,他希望这些娃娃们能尽快成长,承担起祖国的重任。
在这次会面中毛主席高度表扬了吴献忠,并希望她能再接再厉,为农村的建设再做贡献。
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吴献忠一下子就成为了当地的一个名人,各种各样的诱惑也纷至沓来,有许多干部都邀请她去讲话,还有不少的男向她表达了爱意......
面对这些,她的选择依旧是不忘初心跟党走,她不光要将青春献给这片土地,她还要把未来寄托给它。
艰苦的环境总是能够越来越好的迸发革命友谊的,她比其他女知青幸运的是,她是自由恋爱,对象和她一样都是来这插队的知青,也是她的副手党支部的副书记,在长期的建设工作中日久生情,最终甜蜜的走到了一起。
他为了吴献忠总是可以奋不顾身,即使是再寒冷的冬天,吴献忠一个眼神,他也会跳入冰冷的河里;每天晚上无论多晚只要吴献忠还有活没干完,他都会过来帮忙;每次出差,他也总是细心帮她收拾行装。
他们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对脚下的这片土地都充满热爱,尽管他们只见很少说些海誓山盟的誓词,可是双方都有感觉,对方就是那个和他一起白头偕老的那个人。
1976年9月,伟大的人民领袖与世长辞,全中国人民陷入了沉重的悲伤之中,吴献忠更是泣不成声,她时时刻刻记得主席对她的表扬,她对主席的感情实在是太深了,以至于她在一次会议上贸然说道:
“毛主席逝世了,新一代的领导人能否能像他一样受人爱戴还需要看他的行动才行。”
那时候“反动势力”刚被粉碎,群情激愤;而吴献忠由于不太恰当的言语被当作了“他们”的重要骨干,还把“现行反革命”的牌子挂在了她的身上。
同时,他们还例行公事地把她带到了她所奋斗了一生的土地之上举行批判大会,出发前工作人员提醒她准备好,有些过激的老乡可能会吐口水,扔石头。可吴献忠什么也没说,只是笑了一下就走了。
来到公社后,她看到了里面到处张贴着“打倒吴献忠”一类的标语,她心里五味杂陈,就在几个月前她还是所有知青的正面典型,可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她就变成了反革命。
她静静地听着那些乡亲们念着批判她的文章,奇怪的是,老乡们都没有过激的行为,并且念稿子的时候很快,似乎想快点结束这次批判会,三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人任何人骂她,也没有一点人向她吐口水。
除此之外,吴献忠的那个他也没有发言,他冒着风险拒绝了发言,这也是他能为吴献忠做的最后一点事情了。
在这期间,她也曾重病住院,生病的她很绝望,不知道曙光何时才会出现,是监狱和医院那些善良的人们拯救了她。
她的看守叮嘱医生:“她是在押人员,别人出院可以回家,但她出院就必须回牢房,你一定要治好她再让她出院。”
医生则在医院的床位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坚持让她留院观察一周,直至完全痊愈才让她出院。
1981年,在经过详细的调查后,清查人员并未曾发现吴献忠与“反动派”存在任何瓜葛,于是她被释放了。
获得自由的她出来后发现这样一个世界已经不是原来她所认知的那个世界,可她不管这些,她只想赶紧回到她心心念念的村子里,然后扑到他的怀里大哭一场。
可她没想到在狱中的这几年,外面已经不同了,无论是村子还是人都和以前不一样了,从前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农村已经搞起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许多农民都富裕了,在她被抓进去不久,国家的最后一批知青下放完成了,从此知青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吴献忠的那个他也在苦苦等了两年无果后经人介绍有了伴侣。
在监狱里,吴献忠天天盼望着出来,可是没有想到当这天真的到来时却和自己的想象存在着这么大的差距,此时的她几乎是一无所有了,毛主席树立的知青典型没了,百依百顺的男朋友没了,甚至连青春也都只剩了个尾巴。
可她即便如此也没放弃,因为她还有一个支撑她走下去理想,那便是建设乡村,这是她的誓言,也是当着毛主席的面承诺过的。
于是她像加入说了她的决定,她的家人都认为不值得,因为知青都回去了,吴献忠没有必要再回去了,以她的能力在这样的一片大好形势之下一定也能取得成功的,可吴献忠还是选回归初心,因为在那里有她美好的青春。
“在我最艰难的时候,你没有批判我,没有落井下石,这已经对得起我。作为朋友,希望你能坦然地走好未来的路。祝你生活幸福。”
做完这一切后,吴献忠重新踏上了新的征程。锦州市有关部门依据吴献忠的意愿,将她安排到农业科学研究所当农工。
重新回到黑山县的吴献忠倒也乐得其所,每天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很充实,她本想就这样过完她的一生的,只是上天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又加码了。
在黑山的这几年,她总是收到一位农村青年的情书,对这个在爱情中刚刚遭受重大打击的大龄女青年而言,她既有点芳心萌动,又有点害怕再去尝试,并且自己曾经进过监狱,不知道配不配得上人家。
一开始,吴献忠对这些情书还是比较冷淡的,可挡不住这个小伙子的疯狂追求,这位黑山青年甚至在信中说道:“我追求吴献忠,只是想用一颗滚烫的心去温暖另一颗受伤的冰冷的心。”
可小伙子却完全不在意地说:“我主动求婚,就说明我不怕。我相信你是好人,你就是再蹲20年监狱,我也等你。”
他回答:“农村有句老话——‘女大三,抱金砖’。别说相差4岁半,就是相差10岁,只要真心相爱就是幸福的。”
那个小伙子则激动地说:“我与你搞对象,不是我家人与你搞对象。你要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
吴献忠被这个小伙子感动了,这些年她遇到的人都是好人,她相信这次她的眼光也不会错的,可这次,她错了。
在他们在一起一年后,很快便有了一个儿子,此时的吴献忠以为幸福的生活又要开始了,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她最为向往的年代,可事实的残酷再一次给了她结实的一击。
越是喜欢承诺的男人便越不可靠,她的老公也没能逃脱这条定律。原来他和吴献忠结婚只是希望依靠吴献忠这么多年的关系能够弄一个城市户口,彻底变成一个城里人。
可对于吴献忠而言,农村就是她的一切,所以她也明确地告诉丈夫,他的要求没办法完成,丈夫此后又偷偷地找到吴献忠的老朋友商谈城市户口的事情,吴献忠知道后大怒,和朋友说明了情况,也劝丈夫早点死了这条心。
从此,夫妻便不再像夫妻了,一个来自农村拼命想往城市跑;一个来自城市却只向往农村的生活。这样的婚姻让吴献忠很痛苦。
后来她回忆说被丈夫折磨的这几年,比在监狱的那几年还要难受。离婚后吴献忠也并没有感到解脱,精神上接连的打击让她再也无法正常的工作了,她变得健忘起来,体重也一下子从60公斤降到了40公斤。
回到家乡后,吴献忠短暂地休养了一阵子,随后便又在抚顺和沈阳继续工作,依旧是做些农业的工作,凭借着经验和努力,吴献忠很快做到了沈阳某家公司的经理,她又站了起来,可她对于当年知青的岁月总是无法忘怀。
1998年6月,在思考许久后,吴献忠决定辞掉原本安逸的工作,去创业,她将公司的名字取为XX知青食品有限公司(品牌名已隐掉,下同)。
9月28日,这是她上山下乡当知青的30周年,这一天公司正式成立了,吴献忠以董事长的身份致辞:
“今天,是我下乡三十周年纪念日,XX知青食品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其意义不言而喻。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在我们每个知青的心里都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可谓坎坷、平坦共组人生路,苦、辣、酸、甜都是人生美味。
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为我们这代人做点什么?我们这代人为社会留下点什么?基于此,我创建献忠品牌风味食品系列。这是我的一次新的选择,是我献给社会的一片真情。”
而在企业成立之初,她也曾经面对过许多的困难,比如为了两三万的真空包装机,她愁眉苦脸了许久不好意思找别人借钱,而在这种关键时刻还是当年知青的伙伴站了出来。
知青的伙伴一下子拿了好几万出来帮吴献忠度过了难关,对此,吴献忠也是激动地说:“到底是我们知青,在任何一个时间里都能风雨同舟。只是受人如此恩典,当如何相报!”
之后,在吴献忠的带领下,公司也是慢慢的变好,可无论生活如何变化,在吴献忠的心中知青岁月依旧是一段分量极重的时光,因为那时她的青春也是她理想发芽成长的地方。
有人曾经说过,怀抱着理想主义做事业注定会撞得头破血流,但一旦完成必将是一份极其伟大的事业,对此,我们应当向从未让青春溜走的吴献忠学习,并表示祝贺。